【泛談神秘登山技能:腳感(中)】
晴朗時的高山百岳,尤其是大眾化路線,其實不難走,但若場景切換到中級山和郊山,則是完全不同的景象,爛泥、亂石、灌木、樹根、倒木等等,都熱情地要送你一些「紀念品」帶回家。😂
下雨?那更不用說了,恐怖三倍吧。對於新手來說,還是慎選路線和注意氣象預報,再慢慢地提高挑戰性。
猶記得在雨中走過大屯群峰、平溪三尖、小觀音山等路線,或許多少有些危險吧,但地形、植被多變的郊山/中級山,卻是最適合鍛鍊腳感的所在。這就是為何登山循序漸進很重要,體力和腳感先在低海拔練好,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,走多日行程無形中會降低很多風險。
腳感養成的關鍵也有一說是不能怕摔,道理與騎自行車的「上卡摔三次才畢業」大同小異。但你可能就問了,摔倒是登山時最需要避免的事了,怎麼能不怕摔呢?
必須要說,摔多了才會不怕,摔多了是避免以後摔的更慘。
任何親近山林的道路,必定伴隨著或大或小的傷害,而從傷害中方能換得成長和經驗,這是無論精進任何技藝都不會變的真理。(但說真的,年輕人摔一摔還可以,年紀稍長還是別開玩笑啊~🙂
所以山人主張「郊山練腳感,高山省麻煩」──在容易撤退和獲得支援的路上勤加練習,比起在深山出事而孤立無援來的好。
下一篇再寫寫我對訓練腳感的個人經驗吧。
腳感(上)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…/a.464037467276…/610008569346349/…